
2024中国AR图鉴:苹果Vision Pro“旺”了中国AR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中国AR走起来了。根据87870数据分析,2023年国内AR硬件总共获得23笔融资,总金额高达17.71亿。与此同时,国内共发布22款AR眼镜,比海外多120%。
AR的崛起早在2022年就有苗头,彼时有多方供应链消息几乎证实了苹果必将推出一款AR眼镜。从“元宇宙”这个线年内崛起的AR,走到了新的起跑线前。
在这条迈向真正上坡路的起跑线前,我们见到了许多熟悉的朋友,也有许多新面孔。这些人和企业,无疑要在2024、在新的风口浪尖,写下属于他们的时代故事。
谁也没想到,这个从劳德代尔堡回来的黑框眼镜青年,会创造出一款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都广受关注的AR眼镜。
他是徐驰,一个从来都有话直说、不掩锋芒的创业者。也是一名有着浙大竺可桢学院、明尼苏达双城分校、英伟达、Magic Leap等辉煌教育/职业经历的软件工程师。
过去的两年,XREAL凭借Air和X达成10万部销量,实现数量级跃迁。随后推出Air 2系列,旨在与世界互联,成为随时随地、即开即用的虚拟数字大屏。至此,XREAL完成了真正进化——增强用户现有的数字体验,在特定的阶段给用户特定价值。
不管对现在的规划多么细致具体,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他们总是不会忘记最终AR的样子。徐驰说,总有一天会把真AR“加回来”。
在CES 2024,XREAL展出Air 2 Ultra,也在向我们展示XREAL新等式的写法——把真AR加回来。在原本功能强劲的Air 2系列,注入空间计算能力,直接提升了Air 2 Ultra的纸面实力。
在新的未来里,XREAL也许会让硬件和开发者站在一起,去触摸和探索无人之境里的技术边界。
《绝命毒师》系列不能缺了老麦克,三国故事里不能没有诸葛亮,《天龙八部》里引发读者无限想象的扫地老僧,这些角色有一个共同点,稳。
在瞬息万变的AR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激流勇进者,而在其中想要做到“坐如钟”,并不容易。
在我们采访过的所有AR企业里,大家对产业链的问题都抱着同样的重视和担忧,无数人说,中国AR还没有像样的产业链。而雷鸟不仅能够做到按较为稳定(且快)的节奏推陈出新,还能够兼具新技术的研发。2023年推出采用MicroLED+光波导的雷鸟X2说明了一切。
在VR/AR行业里,是不缺极客和大牛的,有研发精神的人也越来越多的投身于对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探索中,这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但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走向消费级”,却不能只靠研发精神,也要靠把高效生产、工业化、标准化的模式套用在全行业。
而雷鸟,正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在智能眼镜赛道,工业化路子该怎么走。我们也很期待雷鸟XR在更多领域里的表现。
什么是轻量级?一款跟普通眼镜没有区别,续航长达7小时的AR眼镜,INMO Go,它是一一款对接“走出去”的眼镜,也是影目在2023年交上的答卷。
加入了AI的INMO Go,提供导航、翻译、日程提醒等功能。有点像刚开始的Apple Watch,试图用更自动化、更智能的方式,让AR眼镜更加丝滑无缝地渗入日常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在3000-5000元的AR眼镜中,只有它在2000元以下,比大打价格战的VR头显还便宜更多。
也只有影目,跳出无限的“大屏内卷”,走向了新的取舍之道。而在可以预见的、空间计算畅行的2024,我们也更期待看到,这条路上的影目,会给我们呈现怎样取舍的结果。
就在近期,Rokid举办了AR生态大会暨第二届AR应用开发大赛决赛,单项奖金高达10万元。更重要的是,国内各界重视研发的300多位投资人也参与了这场赛事。这昭示着,Rokid是真的在用心扶持开发者。
如果说有人建设生态是主动去接纳,那么Rokid更像是要建立自己的AR王国。在这一切背后,则是Rokid凭借多年积累为自己建设的技术壁垒。
对于2024,Rokid除了会推出重量级的硬件之外,还会继续在生态领域耕耘。就像Misa所说,生态靠什么?生态是靠所有人。
如果说更多人关注的是AR眼镜如何替代手机、手机对新科技产品的参考价值,那么作为新生代AR品牌的李未可科技,关注的则是“AR眼镜如何成为一款更好用的眼镜”。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茹忆曾在采访中提到,传统眼镜不是电子消费品,因此眼镜行业并不处于“演进”的过程,而是“突变”成科技行业。
李未可科技的核心逻辑在于探索技术服务于人的边界。而在此基础上一切都顺理成章。
无论是Meta Lens S1还是Meta Lens S3,对于大户外场景下的生活方式来说,就像看剧时的下酒菜,因为它的存在,让出行和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值得期待。
除了独特的思维路径之外,对于时代发展的敏锐,也是李未可科技的标签之一。它是国内率先将AI与AR深度绑定的AR眼镜品牌。
这种深度绑定不仅是将大模型应用在语言、数据的处理上,更是与“人”的情感连接。所以你可以在李未可科技的产品上,看到三个数字人形象,他们打造的AI Agent更像是你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助手。
对于茹忆来说,李未可科技要做的是让用户在寻求AI Agent帮助的时候,脑海里有更具象的画面,和更丰富的情感流动。
在这个AI的时代,我们不可避免要与新技术发生接触和碰撞。而未来的李未可,带你在与新技术接触的时候,能让你获得一个更加温暖的拥抱。
当你在犹豫分体式AR主机是塞兜里还是塞包里的时候,INAIR告诉你,挂脖子上。这种略带幽默又另辟蹊径,正是INAIR独特的魅力之一。
用脑袋办公当然很正常,但这里的脑袋不止是思考,更是具象的器官。INAIR Pro支持屏头动浏览,头部转动即可实现屏幕切换,还可通过头动定位查看复杂的图文细节,其空间缩放功能使局部全览收放自如。
用INAIR Pro,等于把电脑装在人脑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大屏轻量化办公,一些简单的文档处理、代码编写等需求,都可以通过键盘+INAIR Pro完成。
“生产力”是很多AR眼镜追求的场景,但主打并把它功能化并不常见。你始终很难把AR的大屏优势和交互劣势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款好用的功能。显然,INAIR做到了。
就像Vision Pro力推的大屏一样,相信在2024年,用AR创造的“生产实力”,会让INAIR更上一个台阶。
2022年,吴德周带着对未来的设想和过去数年的耕耘经验,开始了他的全新创业之路,他为这条路取名“致敬未知”。也发布了其第一款AR眼镜ARKnovv A1。
结合了AI拍照、AR步行HUD和魔戒交互的ARKnovv A1,更加好用且好玩。这一切好玩、好用的内容,实际上依赖3种核心“基建”:软件系统设计、软硬件交互和语音识别。这也是我们认为ARknovv A1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kaiyun开云网站
技术的基础,ARKnovv夯得非常结实。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保守的,他们通过A1,彻底从头打造了一个新的、专属于AR的交互和操作逻辑,营造一个新硬件的使用氛围,而非延续手机的操作语境。这很大胆,也很冒险,但他们仍然这样做了。
再加上AI大模型的加持,让原本先锋和未来的一切,都变得实用起来。就像他们的系统名Aladdin OS一样,有求必应。
而在不远的未来,这盏闪耀着人类科技光芒的阿拉丁神灯,可以满足我们更多愿望,比如带我们去往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世界。
早在Vision Pro发布之前,AR就已经开始崛起了,Vision Pro的出现,催化了这种态势。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说:“未来几年,新的公司会在AR上持续保持一些创新的引领……我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公司脱颖而出。”
Rokid创始人兼CEO Misa说:“很幸运,我们站在所有力量汇聚的焦点。”
影目科技创始人吕一飞认为,AR眼镜消费品属性逐步增强,而整个行业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无线AR或成主流。
细红线创始人罗永浩说:“选择 AR,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觉得时间窗口对我们这个级别的团队来说特别好……AR 如果一两年就能大规模商业化,科技巨头很快就会都冲进来,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了。”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说:“2025年将会是功能性AR眼镜的iPhone时刻,2028年会出现如同电影中那般强大的AR眼镜。”
致敬未知也就是ARknovv品牌创始人兼CEO吴德周说:““AR行业如今就像是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前夜。”
李未可创始人茹忆说:“在很多新行业崛起之时,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他们的反应速度比传统大型企业更快,可以更虚心地接受反馈、更快地调,这就是创业公司始终存在的原因,也是商业的规律。”
无论是AR四小龙,还是再给他们一些新的名号,比如AR五虎,六先锋,七战士之类的,都代表着一个事实——他们是当今中国AR硬件创业的先头部队,而去回顾他们近两年的发言,更能看出同一个关键词:机会。
87870网主要面向VR/AR产业提供媒体内容信息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包括7*24小时行业前沿资讯、VR硬件及内容测评、行业信息内容库和线下活动资源整合等。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